Categories
最新消息

NAS 替代老舊檔案伺服器:免授權費,一招解決管理難、電費高、效能差的企業難題

現在是 2025 年 4 月。你知道全球有多少比例的企業使用 NAS 做為檔案伺服器嗎?根據 Mordor Intelligence 的報告(2025-2030 年預測),超過 80% 的中型市場和企業組織在不定程度上使用 NAS 作為儲存解決方案,相較於其他儲存類型(如 DAS 或 SAN),NAS 無疑受歡迎許多。

那麼,其它的 20% 呢?仍然有 MIS 或 IT 主管未投向 NAS 的懷抱,持續的在跟傳統 Server 或老舊伺服器「相愛相殺」,當作加班晚回家的藉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使用者們裹足不前?

最大的原因,很可能來自一個謬思:「轉移成本」。除非是以高效儲存當作核心生產力,不然大部份的企業用檔案伺服器通常不會選配太高階的硬體,或者說,是拿效能比較基本的、老舊的伺服器來代勞,「只要能讓大家共享檔案就好,檔案傳得慢一點沒關係」的傳統思維,往往是無形中阻礙工作效率的明顯元兇。

為何用 NAS 會比較省?

站在 MIS 及 IT 主管的角度來看,使用傳統伺服器能物盡其用,節省軟硬體成本、以及儲存架構的轉移痛楚。短期內,確實是如此沒錯,但若把時間拉長,此舉無疑會增加不少無效工時,而且加大軟硬體維護的困難性,從以下幾個實例就能說明:

一、維護不易

並不是每個企業都會配置專職的 MIS 人員。一個血淋淋的問題:你真的了解 NTFS、Ext4 嗎?有深入研究過 SMB 以及 NFS 嗎?它們分別是 Windows 與 Linux 環境的本機與網路檔案共享檔案系統,如果只是稍微聽過它們的名字,那麼在設定上想必會非常苦手。

話說回來,為了檔案的共享,還要請一位專職的工程師確實不符成本。有沒有什麼作法,能讓不熟悉 IT 的管理人員也能做好檔案權限的控管、甚至是防火牆的設置?

QNAP NAS 的設定介面及網路整合都是以一般使用者為出發點,而不是工程師才看得懂的組態。如果你會用 Google Drive 之類的雲端硬碟,NAS 也一樣簡單。

二、效率不彰

明明已經設定好了檔案權限,使用者輸入正確的帳密卻還是無法進入,這種事在網路芳鄰的應用上履見不鮮。而且當企業的組織不斷成長龐大、部門分工日趨細膩時,幫不同的部門調整資料夾及檔案的權限會頗費工夫,比如「會計部只讀不寫」、「業務部只寫不讀」、「業務主管對某個檔案能讀能寫」之類的規則,就能讓 MIS 心力交瘁。

使用者也連帶「一下子連得上」、「下一會兒無法存取」,最後乾脆拿隨身碟交換檔案,你說,這在貴司是不是很常上演?

QNAP NAS 的檔案共享策略簡單明確,沒有模糊複雜的空間,因為這些東西在 NAS 開發時就已化繁為簡,不需要 IT 救火隊。

(圖說:QNAP NAS 的檔案分享觀念很簡單,不需要了解太多檔案系統的技術層面,操作直覺。)
(圖說:若用一般 Windows 或 Server 系統來分享資料,光是設定上就有不少眉角。因為這些設定本來就是「工程師導向」,不具備由潛入深的操作思維。)
三、隱性成本高

綜合以上兩點,人力、工時與時間是最顯而易見的隱性成本。不過,有的企業主會覺得:「員工拿了薪水,辛苦一點沒關係。」那麼,以下幾點就是硬成本了:

  • 耗電量
    舊世代的伺服器或老電腦在設計時,能源策略是為了應付多工,就算從軟體上做了調整,硬體先天的配置就是為了發揮最大效能,很難有多省電。加上若是使用較落後的製程,單位耗電量絕對會比 NAS 高,幾台、或者幾十台伺服器加起來,將會非常可觀。
    (圖說:一台主機的電費差就如此明顯,如果是幾十台呢?)
  • 硬體生命周期
    都說了是老電腦,零組件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汰舊換新容易產生相容性問題,屆時有可能還是要整批砍掉重練。砍掉重練的準備期會不會影響到營運品質?大家心裡都有底。
  • 遠端存取及軟體授權
    Windows 及 Linux 作業系統如何在不假手第三方軟體的前提下,不進行防火牆設置就實現網際網路上的檔案分享?如果這個問題需要思考一分鐘以上,那不如在 NAS 花個幾秒鐘點滑鼠就好。
    在公司外部分享檔案,難度會比在內部高上不少。要花錢買服務、上雲、添置複雜的防火牆規則,得花多少錢呢?
    (圖說:分享檔案或資料夾到網際網路或區網裡,只需要產生一個連結即可,還能設定有效時間及密碼。)
  • 安全性
    自行疊床架屋、東拼西湊推起來的解決方案,通常很容易會有漏洞,因為它不是一個經過整體 QA 驗證的產品。如果資料毀損或遺失,補救的開銷想必會更為可觀。

光是以上幾點,就足以讓人頭痛了,更別提 RAID 的設罝、更複雜的軟硬體維護技術。相較下,選用 NAS 做為檔案伺服器,在各項成本上都能減輕許多,而且 NAS 本來的核心機能就是檔案伺服器,只是跟「檔案共享」有關的軟硬體、佈署策略及網路問題, NAS 都已經有很成熟的解法、且內建在系統裡,讓它來取代專職的 IT 人員,無疑更節省成本。

IT 人員需要的,其實是無痛轉移

這些論述,其實 MIS 們可能早已了然於胸。重點在於:幫檔案搬家可能會有風險,要一次性的轉換企業中的檔案共享架構,若不熟悉作法確實會有風險。加上搬移資料時的停機時間一樣會影響到營運,往往得花不少心思準備。

這些事,QNAP 都幫你想好了。

首先,NAS 的部署本來就很彈性,可逐步擴充,IT 人員不必一次轉換所有架構,而是可依部門或資料的區段來做搬移,視成效再決定是否全面轉換也不遲。NAS 不管是軟體或硬體服務、甚至是服務授權,成本絕對都比較低,不必一次就得砸重金轉換,對資方會好交待得多。

再來,幫檔案搬家不一定要停機。QNAP 的檔案同步工具可以精準的建立舊主機的資料複本,讓 IT 人員可以在新主機上(也就是  NAS)進行整理,節省手動搬移及比對的麻煩。權限的設定上,一樣可以直接帶進  NAS 裡(如 ACL),不必逐個檔案或資料夾再重新設定一次。

IT 人員們也可以藉著這個機會,用儲存池的概念來管理檔案,而不再是磁碟機代號,這對日後的軟硬體維護有很大幫助。日後容量不夠了,只需要安裝大一點的硬碟,不必再重新手動搬移資料或切割磁碟區,當然可以幫 MIS 們節省不少時間。

(圖說:Qsync 就是其中一套方便企業轉移及同步新舊檔案伺服器資料的好工具,功能非常成熟,可幫助 IT 人員漸進式的實施新的資料佈署策略。)

行文至此,我們總結一下 NAS 的優勢:

  • 易於部署與管理
    QNAP NAS 作為專用儲存設備,內建簡化的管理介面,也不需要複雜的伺服器配置。對於企業來說,這意味著減少 MIS 人員的技術負擔,快速上線即可使用。連不熟悉 IT 的人員都能輕鬆搞定檔案權限控管與防火牆設置,省去請專職工程師的高成本。
  • 成本效益
    NAS 的硬體價格通常低於傳統伺服器,且無需額外購買作業系統或客戶端授權。對於預算有限的企業,此舉能有效降低初期投資與長期維護成本。從耗電量到硬體生命周期,再到遠端存取與軟體授權,NAS 在硬成本上的優勢顯而易見,甚至能取代部分專職 IT 人力。
  • 節能與空間效率
    NAS 使用低功耗硬體設計,耗電量遠低於傳統伺服器,且體積小巧(桌上型或機架式),無需專用機房,適合空間有限的企業環境。相較於舊世代伺服器動輒成為電費怪獸,NAS 的低耗電特性讓企業帳單不再淚流滿面。
  • 專注於檔案儲存與共享
    NAS 針對檔案層級儲存優化,支持多協議(如 SMB、NFS、AFP),實現跨平台的高效檔案共享。對於需要集中管理檔案與協作的企業,NAS 能提供直觀且穩定的解決方案。權限設定簡單快速,告別「不同部門人員會有複雜的存取規則」的噩夢,員工也不用再拿隨身碟跑來跑去。
  • 內建備份與 RAID 功能
    NAS 通常支持 RAID(如 RAID 1、5、6)提供資料冗餘,並內建備份工具,可輕鬆整合雲端服務(如 Google Drive),實現自動化備份。這降低了資料遺失風險,並簡化備份流程。相較於自行拼湊方案漏洞百出,NAS 的功能經過整體驗證,安全性更有保障。

對於仍執著於傳統伺服器的企業與 MIS 團隊來說,轉向 NAS 並非只是技術上的選擇,而是對長期運營效率與資源配置的改善。傳統伺服器或許能在短期內勉強支撐,但其隱性成本與維護難度最終會成為業務成長的絆腳石。

反觀 NAS,不僅提供了從部署到管理的全面性便利,還在能源消耗、安全與擴展性上展現了明顯優勢。隨著資料量持續增長、遠端協作需求日益迫切,NAS 的角色早就已經從單純的儲存設備進化成企業數位化基礎設施的核心節點。

以前,你可能會聽到我們告訴你「痛一次,以後就能輕鬆不少」,現在,我們要告訴你,「一點都不會痛」,QNAP NAS 就像沒有副作用的口服疫苗,協助企業打造更高的營運效率。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